老书迷

发布时间:2017-03-30 作者:全欣莹 来源:通号建设集团 字号:

        “哎哎,你给我轻点,小心别弄坏了我的书了。”这是我小时候爷爷时常对我念叨的一句话,每当那个时候,我就会埋怨道:“爷爷的书比大孙女还重要呢!”儿时的我,满是对爷爷的不满,认为爷爷就是一个为书痴狂的怪老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渐渐理解了爷爷爱书惜书的情怀,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爷爷出身在偏远山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有七兄弟姊妹,排行老三,为了将读书的机会让给年幼的弟弟,在读完小学二年级后便辍学进城学徒。在那个食不能饱腹,知识贫瘠,惟愿读书能改变命运的年代,爷爷被迫选择了去谋生,为家里减轻负担,那时候的他还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小男孩,然而,一心想要读书的他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学习的步伐,每当夜幕降临,他便会悄悄拿出从师傅家儿子那“借”来的书,在微弱的烛光下静静的品读着,即便那时候的他并不认识太多字,即便那时候的他每天都需要挨饿受冻,即便那时候的他被师傅发现后还会遭受一顿毒打,他也依旧没有放弃坚持读书的念头。在经历了几年艰苦的学徒生涯后,爷爷终于拥有了入厂做工的资格,也正是因为爷爷始终保持着一颗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的心,让他能够有机会从一个小裁缝蜕变为服装厂总经理,也让他的人生因阅读而不凡。

        退休后的爷爷似乎将阅读当成余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小时候的我感觉每天都在遭受爷爷的“摧残”,一到放学回家,爷爷便拿着白天的“战果”——满是标记着各自颜色符号的书籍,一遍遍地让我帮他从《新华字典》中找到这些做了标记字的正确发音以及它的注解,从《诗经》、《论语》、《楚辞》、《三字经》到《唐诗宋词三百首》等等,每每听到屋外传来小伙伴嬉笑打闹的声音,我都情不自禁地望向那头,一边哭着抱怨一边完成着爷爷规定的硬性任务,加快着翻阅书本与字典的速度,只为求得在天黑之前与楼下三五个玩伴们一聚。渐渐的爷爷书上的标记越来越少,而读小学二年级的我所认识字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在同龄人中还真算得上是佼佼者,每当学习到新的词语和诗句时,我便立马能向同学和老师炫耀自己所学,也正因爷爷培养了我这个“特异功能”,让我因此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官衔”——语文科代表,自打那天起,我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越发的热爱阅读。

        随着我渐渐长大,慢慢地离家越来越远,没有了我这个“小老师”,爷爷便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继续着他的求知路。在那里他结识了一群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相互分享着阅读的心得体会,或因对文章不同的理解争论的面红耳赤,或因为了弄懂诗句中某个词语的用法而追根溯源,或因为优先读完一本书而废寝忘食。就这样爷爷的房间满是他读过的书,为了寻求一丝活动空间,奶奶不得不将他那被翻的不能再翻的书变卖了一小部分,可谁知爷爷竟因此勃然大怒道:“这可是我视为珍宝的东西,你怎么能将它们当废纸一样丢弃!”,而后便开始了与奶奶的“冷战”,直到奶奶费尽心思将他的“珍宝”一一赎回。那时的我虽然不在爷爷身边,但也依旧时常会受到他的熏陶,不仅会是他文学作品的第一个阅读者,也会是他读书心得的第一个分享者,隔着电话也能感受到那一头的他对于读书的热爱,还时常不忘叮嘱我“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但书不可一日不读。”

        如今,爷爷的腿脚再也无法支撑他去上了12年学的老年大学,也再也无法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看清楚书上的字,昔日的读友也逐渐地离去。即便如此,爷爷也仍旧每天坚持读书,医院的病房便成了爷爷的新书房,病床也便成了爷爷的新书桌,就算每天忘记了吃药,也都不会忘记去用他那微微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地翻一翻床头的书,拿着他的放大镜逐字逐句地阅读。现在的我在工作之余常会去探望爷爷,偶尔也会问起爷爷为什么会将那些书都当作宝贝似的保管地那么好,爷爷会认真地回答道:“因为我要将那些书当作传家宝一样传递到你的手中,人生的财富是有限的,而这些精神财富才能永远地无价。”

        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拥有一个爱书如命的爷爷,是他带领着我进入了广阔的阅读新世界,让我能够有机会在阅读感知过去与未来,在阅读中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精华,在阅读中积蓄强大的精神力量。

        如果时间可以停滞,我希望停留在那个夏日的午后,树上有蝉鸣,窗外有鸟声,屋外的大树结出了新芽,而屋内刚刚识字的我,好奇地嗅着带着淡淡墨香的书籍,静静聆听着爷爷健朗的读书声……
 

浏览次数:198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