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师——《阅读与家风》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17-03-30 作者:彭卓 来源:置业公司 字号:

       “家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家庭家文化的沉淀,是一代一代家族美德的传承。良好的家风是无言的教育,如春天的雨露,润物细无声,福泽子孙后代”——《阅读与家风》书中的这一段话让我感受很深,阅读与家风可谓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于家于国都是无比重要的。

        我的父母都非常喜欢阅读,可以说是我的启蒙老师,尤其是他们将所读所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再传输给我,能让我在做人处事上得以避免行差踏错,更好的引导我如何去克服生活中困难,如何去追寻和呵护自己的幸,让我能始终扮演好“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的角色,实乃此生幸事。

        我生长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17岁便应征入伍,曾参加过“自卫反击战”,为国家抛过头颅撒过热血。那时候老家门楣上有许多年都一直挂着“军属光荣”的牌匾,路过看见的人不免都对此心生敬意,我亦如此。从小视父亲为英雄的我,在这样的红色家庭慢慢长大。映像中父亲很喜欢看书,看得最多的书多数是关于“革命纪实”和“伟人传记”的,茶余饭后也喜欢说给我听,我于半懂不懂中慢慢能体会出父亲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溢于言表,自然而然的也受到感染。我也跟着阅读这些书籍,慢慢的能插上几句嘴,遇到有不同的见解也能跟父亲辩论一番,这应该算是我们家家风的奠定阶段。父亲对我的基本要求就是“爱国”和“正直”,我也一直秉承这样的家风至今,现在也是这样教育我的孩子的。所谓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淳,则社会风气正,的确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每个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就教育他,要树立良好的爱国情操和满身正气,我们的社会风气自然会更好。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女性则是家庭的核心,往往是儿童的第一个教育者,推动摇篮的手推动着全世界。如果说父亲将他的阅读习惯赠与了我,成为了丰富我人生阅历的第一桶金,那么母亲在我阅读上的指引则犹如涓涓细流,既发挥着母性的光辉,也侵润着我幼小的心灵,在我不同的成长时期将她看过的优秀作品一一推荐给我,指导我一步步走向成熟。我看的第一本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母亲推荐给我的,初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非常震撼的,书中的主人翁保尔在前线是个敢于冲锋陷阵的战士,在后方还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宣传员,他饱览群书,有着崇高的精神信仰,正是他的阅读使他能够以顽强的意志力数度战胜死亡,重获新生,而他在生命的尾声也一直坚持着文学创作,完成了他崇高的精神事业。现在每每遇到很大挫折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保尔饱受磨难而从未放弃的一生,就会自我调整心态,更客观的正视眼前的困难,思索着如何去克服他,而不是自暴自弃。我想这就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承,是通过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推广才能达到的。

        现在的社会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但却也越来越碎片化,粗糙化,信息量大到让人难以辨别知识土壤的肥沃或贫瘠,加上手机社交娱乐的丰富化,玩手机的乐趣远胜于读书,使得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会去读有深度有价值的好文,甚至“读书无用”的说法也甚嚣尘上,挑战着当今社会的价值观。不读书就没有信仰,而信仰的缺失就会导致社会道德滑坡和价值观念扭曲,如果我们这一代人甚至下一代都慢慢丧失阅读的习惯,这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是很危险的。

        在当今波橘云诡的国际关系中,中国正接受着强大的挑战,我们的国家极需要通过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让民族更团结,社会更稳固,而把阅读习惯当成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利手段,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推脱的责任和义务,只有通过认知、宣传、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广世界经典作品,以家庭为单位,以父母为老师,将我们的下一代吸引到阅读的浩瀚海洋中,让他们能在书海中畅游,饱揽文学胜景,获取知识财富,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达到一个更高的精神高度和竞争力,最终实现富国强民的中国梦。
 

浏览次数:1592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