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以来,通号建设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聚力、改革创新,脚踏实地、奋力攻坚,力争决战决胜四季度,誓夺全年“满堂彩”,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据统计,截至10月底,集团公司全年已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8项,参与编制省级地方标准9项并正式发布4项,新增中国通号工法6项,先后荣获3项国家级BIM竞赛大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果和奋斗方向吧。
长沙设计院
四季度以来,长沙设计院持续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讨、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申报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各一项,两项专利已正式受理;不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新发展格局下城乡循环的路径优化与政策创新研究》《海绵城市指标在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与探索——以长沙为例》《岩土工程设计技术标准(参编)》等4项科研课题顺利通过立项评审;全力抓好项目申报工作,组织多个项目参与2022年度湖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活动、优秀国土空间设计评选活动等,通过一系列举措,做好创新争优工作,稳步提升设计院科研生产创新能力。
北方分公司
今年以来,北方分公司在建项目继续推进科技立项研发课题进展,进行预应力箱梁各种工况组合加载,分析其受力特性和变化值。对箱梁精度进行有限元模型的数值计算分析。优化梁体支架布置结构和形式,克服了河道内、跨越坝体等现浇梁施工的难题,加快了施工进展。项目将根据实际操作和分析所得结果,预计将完成2篇核心期刊论文、1项省级工法和1套完整的技术总结,为同类工程提供有效方法和技术指导。四季度,北方分公司将坚持科技引领现场生产战略,构建“技术服务生产-生产创新技术”良性循环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通号交建
2022年,通号交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助力山东台儿庄长安新苑项目科研立项课题两项,分别为《房建项目ALC内墙板施工技术研究》及《外墙EPS装饰线条施工工艺研究》。在当前装配式建筑得到国家大力推广的大背景下,企业承接的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多,《房建项目ALC内墙板施工技术研究》将对公司后续类似工程ALC轻质墙板施工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经验及技术支撑。在四季度技术创新方面,通号交建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一是优化混凝土墙面支撑锚固施工工艺。二是优化ALC板上的电箱、分集水器周遭加固。三是优化现场过梁现场切割材料浪费情况。四是优化材料接茬、水电开槽后对线管固定、开槽截面的稳定性、后期缝填后抹灰面的防空鼓,裂缝处理工艺。
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一公司坚持创新引领,实施科技强企战略,以科技强发展,以成果增优势,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大力推进技术攻关和应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全年共申报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本年度获得受理发明专利2项,受理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授权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通过开展科技攻关活动,获得中国通号工法4项、集团级工法9项。四季度,一公司将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牢牢把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分公司
今年以来,二公司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通号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战略,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科研攻关,全年共申报1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本年度已授权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通过开展科技攻关活动,获得中国通号工法1项、集团级工法6项,一系列科技成果激励着技术人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更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进一步加强技术团队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二公司将继续重点跟进专利授权、省级工法评审等重点科技创新活动,在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上加强创新和实践,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第三分公司
今年以来,三公司在研科研课题项目共计7项,其中年度待结题课题3项,分别是《地下车库顶板现浇空心楼盖板结构施工工艺研究》、《软弱地基强夯加固处理施工工艺研究》、《旧区改造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研究》,期间已发表科技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暂未受理完成。四季度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将继续挖掘在研科研课题成果转化,争取多发表科技论文、申请专利、申报工法,科研成果报告总结等方面发力。为后续同类工程项目施工提供理论经验基础,助力同类项目设计方案优化,确保安全施工、质量达标、成本可控,工期合理、工序衔接等,提升项目整体经济效益。
贺州通号
贺州通号2022年累计申报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获得授权专利5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获得股份级工法1项,集团级工法1项;获得集团优秀工程技术论文1篇。同时联合贺州学院完成《装配式建筑评价细则》编写,并参加了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项目《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通用编码标准》的编制工作。四季度,公司将持续做好科研项目立项、实施、评审、结题全生命周期统筹管理和服务,在科研经费、激励措施等方面提供保障,促进科技成果形成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