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疫情突袭打破了成都、贵阳往日的宁静,作为一公司生产经营的“主战场”,两座城市先后实行静默管理。在这年末冲刺关键时期,一公司党委迅速进入战“疫”状态,统筹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静默”管理下打出“动态”阻击战,共同打响了防疫保卫战,最大限度降低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冲击,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快部署 出实招 吹响抗疫保卫“集结号”
“这是一场阻击战,也是一场系关年终冲刺的硬仗,我们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一公司党委书记叶正兵在疫情防控专题会上坚毅地说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八月中旬,成都疫情开始蔓延,九月初贵阳又爆发新冠,两地先后实施静默管理,员工居家办公。贵阳本部作为企业的“主营地”,四川分公司又是生产经营的“主力军”,两地疫情双重冲击,无疑给年终目标冲刺带来严峻挑战。
紧要关头,一公司党委吹响战斗号角,把抗击疫情作为一次大考,第一时间紧急组织召开专题视频会议,分析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全面对疫情防控、生产经营等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三招”压紧、压实目标责任,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为打赢这场硬仗做好充分准备。
“防”字为先,筑牢疫情防线。制定疫情防控方案,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有序分工,压实责任,每日一查,每日一报,摸清高中低风险区域人员情况,做到“上情下达”与“下情上传”无缝对接,全力守住公司“零疫情、零感染”的目标;紧盯贵阳、成都属地项目,严格执行测温、扫码、登记、消毒、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看好门、管好人、守好岗,确保一线员工人身安全和生产环境稳定;居家办公期间,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全力配合核酸检测,尽量减少外部接触并定期向公司报备。
“稳”字当头,握紧发展命脉。统筹经营“一盘棋”,细化责任分工,四川、贵州区域采取电话、视频调研等线上方式,加强与业主方沟通交流,持续跟进和跟紧意向项目。同时,科学谋划,多点发力,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其余分公司能动性,持续加大无疫情区域市场拓展,全力以赴将优质项目揽进来;疫情期间,业务部门工作“不掉线”,强化监督管控,持续盯紧安全生产不放松,实时掌握工程建设动态,全力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有序推进。
“实”字托底,强化服务保障。居家办公不松懈,工作不按“暂停键”,以服务“生产经营”为宗旨,各部门加强横向联动,工作纵向贯通,资源共享畅通,各岗位做好“静默”管理下的“动态”坚守,业务部门提前谋划工作,以线上+线下审批相结合,力保工作程序畅通,及时为生产经营提供保障服务;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共享软件方式,开启远程办公新模式,工作负荷不减,质量不打折扣,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盯重点 抓落实 守好企业发展“责任田”
“越是面对艰难险阻,越要咬定目标顶得住,守好企业发展‘责任田’。”一公司总经理周贵反复强调。
疫情大考,百业艰难,严重打乱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节奏。在特殊时期、紧要关头,要把“不可能”变“可能”,端稳企业发展“饭碗”。一公司持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领导班子亲自挂帅,按照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目标责任,强化领导,统筹施策,细化保障,狠抓落实,一手抓经营、一手促生产,确保经营生产工作“衔接”更稳固、成效更持续。
在经营工作方面,一公司紧盯承揽目标,压紧经营责任,全员居家办公负荷不减,提前梳理开标项目,编制投标资料,加大线上投标力度,及时关注交易信息,在“非常时期”下主动抢抓市场机遇,全力将优质项目揽进来。
“即使是静态管理,我们的经营承揽从未松懈,并安排专人跟紧项目!”四川分公司负责人史进说道,公司本部及四川分公司坚守“主阵地”,其他各分公司各经营人员辗转于不同城市、不同角落——重庆、广东、河南、陕西、安徽……,从南到北都能看见经营人员的身影,他们已成为资深的“旅漂”。
据悉,在静态管理期间,一公司先后成功承揽四川青神配套道路工程、四川合江长江岸线综合整治项目、遂宁高新区排水设施更新改造项目(一期)、河南鹿邑明道宫遗址公园建设项目等5个项目。
项目正持续揽进来,生产上也“疫”刻不停。当工程建设 “黄金期”赶上疫情“爆发期”,多数项目面临工期紧、任务重,一公司从领导班子、业务部门再到分公司时刻紧盯生产不放松,清晰掌握各项目生产情况,牢牢守住安全、质量、工期“三道”关口。各项目部结合实际、快速响应,各项举措迅速落地显效,确保疫情期间工程建设不“打烊”。
“疫情形势严峻,但项目抢抓工期慢不得,更等不得……”四川井研医院项目经理苏刘正在施工现场忙碌指挥。
在公司的统筹部署下,四川井研医院项目一手守好门、管好人,一手抓进度、抢工期,300多名工人忙碌于施工现场,正在进行地下室顶板浇筑、模板及脚手架搭设等工作,顺利完成筏板基础钢筋工程、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在余干棚户区改造项目,凌晨一点,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在进行主楼地下室顶板浇筑,白天最多时,超过400名工人在抢抓工期;在吉林伊通,公路项目正进行分段基础开挖施工,现场机械轰鸣,掀起一片大干热潮,项目部正与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拼速度”。
闻令起 战疫线 勇当通号抗疫 “志愿红”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危急关头,我们更应该冲在前面,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彰显中国通号使命担当。”一公司党委副书记张丽在递交请战书时说道。
艰难方显勇毅,笃行方显担当。一公司党委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号召广大党员积极带头参与抗疫保卫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疫情暴发初期,一公司党委副书记张丽带头,“退伍老兵”蒋昌国、“母女档”黄燕、“青年战士”龙守亮等21名志愿者连夜递交“请战书”,就地转为志愿者,化身“通号大白”,守一座城,护一方人。
静默下城市一片寂静,不吵、不闹、不堵车,晚上七点貌似凌晨三点,突然间像被按了“暂停键”,而在每个社区,随处可见的忙碌背影,通号“大白”与医护人员共同勾勒出秋日里最暖人心的色彩。打从穿上防护服的那天起,他们就注定不是“凡人”,从晚上到凌晨,再从凌晨到夜晚,日复一日重复着测温、登记、扫码、接货、送菜、核酸检测......,这些看似简单的流程,要做到不漏一人,不错一人,非常不容易。
在凌晨五点,张丽吃一小块面包,就急忙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为了尽可能不上厕所,中途不吃东西、不喝水,直到下午六点,才能勉强坐下来吃点盒饭,几乎每天在空腹的状态下,工作均超过12小时。作为一名老党员,张丽与年轻志愿者并肩作战,脸颊清晰的口罩痕迹成为战“疫”中最美的印记,她用责任与担当谱写一位女战士的巾帼不让须眉!
物资运输车辆缓缓向小区大门驶来,退伍老兵蒋昌国已等候多时,他与志愿者要将土豆、白菜、大米等生活物资分类打包成1200份,亲自把物资送到每家每户,作为一名老兵,退伍不褪色,有求必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另一处战场,老党员黄燕和暑假中女儿携手,穿梭楼道向独居老人送去物资,因为所在小区为老住宅,没有电梯,母女只能上下徒步,帮助居民送物资、送抗原、心理辅导等,她们是应声而到的多面手,来回的穿梭,每天运动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在抗“疫”路上,她们既是母女,也是“战友”!
在花果园社区防疫战场,这里高风险点最多时超过20个,志愿者们正与“疫魔”大战正酣,青年代表龙守亮在险境中忙碌了一整天,嘴唇干裂流血也顾不上,在面对服务人口多、覆盖面广、感染人数攀升等挑战,日夜鏖战变成一种常态,抗疫的每一天都是蛮拼的。
像他们一样战斗“疫”线的志愿者还有许多,何世强、谢永强、黄俊新、罗辉辉、王泽洪……在紧急关头,他们将“通号蓝”变身为“志愿红”,与一线医务人员共同撑起了一片天,用行动彰显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面对这场艰难战役,在一公司党委的统筹部署下,广大党员干部员工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劲,逆行而上“战”疫情,用实际行动递交了一份大战大考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