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收官之际,中国通号再次上演5条城轨项目齐开通盛况,中国通号自主化城轨信号系统全国应用版图再拓展,为“十四五”开局年圆满收官。
城交公司2021年全年开通地铁线路8条,累计开通线路里程1150公里、涉及15个城市、737个车站、1349辆列车。承担项目涵盖线网融合、互联互通、全电子联锁、磁悬浮、全自动运行等关键技术应用。
城交公司拥有从系统设计、科研开发、系统集成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城轨信号系统集成实施能力,2021年城交公司新一代网络化智能列控系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并在工程项目中逐步应用。同时,深度自主化CBTC核心装备取得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颁发的SIL4级安全认证证书,真正实现了城轨列控技术的自主可控。
长春轻轨3号线
12月30日,长春轻轨3号线搭载城交公司面向线网融合的信号系统顺利开通,开通范围包含东延延伸线及既有一期、二期信号系统改造,开通线路全长31.14公里,共设34座车站。开通运营后与1、2、4号线实现了快速换乘,极大方便了沿线居民出行,减轻了长春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促进了长春经济繁荣与发展。

面向线网融合的信号系统是城交公司根据长春地区的项目特征,创新研发的融合型列控系统,使既有线基于数字轨道电路的准移动闭塞系统与东延线CBTC系统两种信号制式相互兼容、无感贯通,实现了延伸线与既有线的完美连接。同时,中国通号自主研发的DS6-60e型全电子联锁在3号线实现首次工程应用,既缩短了现场实施工期,又减少了设备用房,同时大大提高了系统可用性及可维护性。
天津地铁4号线南段
12月28日,应用城交公司完全自主化全自动运行控制系统,城交公司承担信号集成任务的天津地铁4号线南段工程正式开通运营,线路全长19.4公里,设车站14座,北起东南角站,南至新兴村站,沿线经过南开、和平、河东、东丽4个行政区,与天津1、2、3号线等既有线路均有换乘,是贯穿天津市西北至东南方向的骨干线路。
该项目是城交公司在天津承接的第五个信号系统集成项目,搭载的全自动化运行ATO系统具备自学习功能,可以根据列车实际性能及线路情况自动调整控车策略,使得列车停站更加精准,运行更加平稳有效,同时降低牵引能耗,提高了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大幅提升旅客乘坐体验。该线路的开通运营,极大便利了天津市民的出行,构成了连通天津中心城区与周边的重要纽带,也是天津四网融合全出行链轨道交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
北京地铁8号线三期北段
12月31日,装备城交公司完全自主知识产权FZL300型CBTC信号系统的北京地铁8号线三期北段工程正式开通载客运营。自此,北起朱辛庄站,南至瀛海站,全长48公里,共35站的“地下中轴线”北京8号线,实现了全线贯通运营,正式形成了中轴线上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可同1、2、6、7、10、14号线换乘,优化了线网结构,有效缓解沿线地面交通拥堵,提高首都中轴线的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北京地铁8号线工程从一期开建至今历时15年实现了全线贯通,该线路作为城交公司首条自主化系统应用线路,实现了全线信号设备的自主化替代,打破了信号系统的技术壁垒,彻底摆脱了对引进系统的依赖,促进了中国轨道交通行业装备自主化的发展。城交公司秉承助力北京打造世界首座“双奥之城”理念,精心打造“双奥”地铁线路,在完成2008北京奥运会运输保障任务的同时,现将全面投入使用,为2022北京冬奥会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运输保障任务,助力冬奥圆满成功!
北京磁浮S1线金苹段
12月31日,北京磁浮S1线金苹段正式接入首开段(石厂至金安桥),进入了全线载客运营新阶段。S1线全长10.2公里,共设8座车站,采用了中国通号完全自主化知识产权的磁悬浮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MATC),为磁悬浮列车高效、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S1线全线开通后,乘客可乘坐S1线直接抵达苹果园交通枢纽,实现与1号线和6号线的换乘。S1线的全线运营,将进一步增加京西轨道交通线网密度,有效带动京西等重点功能区发展。同时S1线还与冬奥专线11号线在金安桥站接驳,进一步服务冬奥,方便市民出行。
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北段

12月30日,上海工程局集团负责全线通信、信号施工任务的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北段正式开通运营,助力上海轨道交通从此迈向总里程超过800公里的新的网络规模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跨越宝山区、杨浦区、浦东新区等多个区域,对支持五角场城市副中心、航头大型保障住房社区等重要区域的开发建设,增强网络换乘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工程局集团始终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强化党建引领,发扬工匠精神,发挥劳模工作室作用,创新创优创效,铸精品工艺,树通号品牌,2021年圆满完成了上海地铁14、18号线和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共30余条线路的建设开通任务,在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履责担当,贡献力量。